小学部班主任沙龙读书活动第六期
教育,是一种“慢”艺术
武汉光谷为明实验学校第六期“班主任读书沙龙”活动,由四年级组罗璇、李洁、桂丹、胡义先、戴梅蕾老师与大家共同分享齐学红老师的《优秀班主任都是沟通高手》。书本中一个个生动的案列和专家视点剖析,向我们呈现了如何做一个善于沟通的班主任。
书中三十二个案例讲述了种种教育细节,令人耳目一新,每一个教育小故事都点缀着教育寄语和小妙招,蕴含了班主任教育的无限智慧。四年组班主任老师将生活和书本结合,用平时生活中与学生之间发生的真实案例,串联成一个个生动的情境,为大家带来精彩演绎。
与个性十足的学生过招
李洁老师的分享:班主任总会碰到一些与众不同的学生,有的自尊心强到极点,有的脾气暴躁又倔强,有的爱钻牛角尖,有的自我封闭,一意孤行。他们比一般学生有思想,但这些思想往往又是不成熟,有偏颇的。是硬碰硬强攻还是疏远,孤立或躲避,这是摆在班主任需要面对的问题。那要如何与个性十足的学生“过招”呢?花开万朵人有百态,孩子的性格当然各不相同,这就需要我们班主任用智慧去引导有个性的孩子,朝人生正确的方向发展,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给予他们充分的时间静待花开。
“幽你一默”的沟通艺术
德国著名演说家海因.雷曼麦说过:“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提出更让人容易接受。”胡义先老师觉得班主任应针对所带班级每个学生的性格、思维方式和心理状态以及所犯错误的程度等具体情况,运用“四两拨千斤”的沟通艺术,分别采取不同的批评方法,才能达到“润物无声,教育无痕”的至高境界。
善于捕捉教育的时机
冷眼静观,教育契机无处不在,如果班主任能从细微处着手切实思考教育中的细节,就能时时捕捉到良好的教育契机。戴梅蕾老师班上的小A同学是个有些哗众取宠的学生,经常在班级说些不合时宜、不得体的话博得大家哄堂大笑,但他的英语成绩却十分好,于是戴老师便让大家在英语学习上要向小A学习,有问题向他请教,他一定会像老师一样很细致地讲解给大家听的。小A不好意思的点点头,戴老师不失时机地说:“身正为师,作为老师要有老师的样子,说话要得体一些,不能想到哪说到哪,要做好学生的表率!”的确,班主任只有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教育契机,才能更好地提高教育效果,使我们的教育艺术达到一个更高的境界。”
“换位”沟通的艺术
桂丹老师分享,教师批评学生时,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站在教师立场考虑问题,加深对自己所犯错误的认识。例如:“假如你是老师,那么你应该怎样处理?”一句反问,教师反客为主,借此可以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就像在情境演绎中一样,桂老师说,在面对班上孩子不遵守班级常规时,之前更多的是自己 “畅所欲言” ,不给学生开口的机会。而通过本书的学习后,会站在学生的立场去理解学生,把自己对学生的了解和感受诚恳地说出来,并给学生以陈述理由的机会,帮助师生间更好的相互了解与沟通。
“自己人”效应
书中说,有一种心理效应叫作“自己人效应”,说的是在对待他人时不把对方当作管制对象,也不要把他当作批评对象,更不要当敌人,而是当作自己人。这样就容易使双方的心理距离拉近,减少压力,从而达到心理的吸引和情感共鸣。罗璇老师言简意赅的总结道:“与学生相处,就是用真心换真心,用信任换信任,情感交流就是和学生沟通最大的技巧。”
俄国教育家说:“不论教育者是怎样的研究教育理论,如果他没有机智,就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实践者。”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是教育。”
教育是需要时间,需要付出爱心的,当孩子们能感受到老师们的温暖,逐渐开启自己的心门,老师再以合适的方法引导,相信每位孩子都会变得懂事和优秀。
教育,其实就是一种“慢的艺术”。
情景案例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