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明课程——陶艺
陶艺,是中国的国粹,历经千年窑火,燃烧至今,已经有了重大的改观,传统与保守不再是形容当下陶艺文化的关键词,浅显与类同亦不再是人们对当下陶艺创作的评价。在这其中,中国当代的陶艺雕塑创作同样经历了艺术演进的过程。陶艺作为中国的国粹,以产区陶艺艺术家为代表的以继承传统艺术风格为己任的传统一派,在中国当代陶艺艺术创作中仍占有相当比重,他们似乎独立于当代艺术运动之外,他们依旧在物质文化高度文明的当下环境中模仿传统,“快速”而低质的生产着传统的宗教题材和神话题材的陶艺雕塑。中国雕塑艺术从二十世纪初开始了对于现代新形势的探索,其间经历了解放前对于欧洲写实艺术的移植,解放后对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模仿以及改革开放后对西方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演练和当下以学院派为主的探索实践。以当代学院派为代表的从事雕塑创作的艺术家,他们无限放大和凸显了创作者手的痕迹,强化泥土的语言,在艺术表现形式和雕塑语言上是对传统陶艺雕塑的颠覆。打破了中国传统陶艺雕塑的创作理念,以一种开放性的、多元化的陶艺创作和审美标准被慢慢确立。他们的无所顾忌,使陶艺材料在表现上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被真正的发挥出来了,古老的陶艺艺术第一次真正和当代艺术融为一体。并逐渐成为一种独具这个时代特色的艺术表达方式。
而当今社会是一个进步、发展的社会。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增长,人类生活水平的也在不断改善,审美能力也在不断的提升,逐步形成家庭软装普及化。生活陶艺以新的内涵和面貌出现在国人的生活中,它进入到家居、餐厅、茶室等,成为现代生活的一个亮点。在过去的20年的生活陶艺以迅猛的态势发展起来,从发展的现状上看,日本、韩国、美国、印度等国家的生活陶艺创作队伍、力度、市场供应明显具有优势。但从历史文脉的发展轨迹及其优厚的传统陶瓷文化积淀来看,我国的生活陶艺一直是影响上述国家生活陶艺发展的主要力量。然而中国陶艺真正要立足于世界之林,重新享有陶瓷大国的美誉还需要做多方面的努力。
近几年来,生活陶艺有较大发展。主要原因是它兼顾实用性和艺术性。现代生活陶艺创作要反映当代文化背景和生活的本质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创作理念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我国的生活陶艺从彩陶文化时期算起,已有几千年的历如今,我国生活陶艺真正进入人类生活空间代替产业日用瓷的现象还很少,通过市场也可反映出行业发展状况。
市场上的陶艺不外乎有两大类别:纯实用性的和纯艺术性的,很少发现既有生活实用性又有艺术品味的生活器皿。偶尔遇见一些生活陶艺,价格却贵的惊人,就更谈不上生活陶艺专卖市场了。另外,像现代陶艺那样专门性有关的生活陶艺研讨会、作品展等形式在我国几乎还没有。生活陶艺与日用瓷还有传统陶艺都不一样,日用瓷注重工业化大生产,讲究实用性,实惠;传统陶艺则注重艺术的表现,美的刻画,但价格却很昂贵,只适合于高消费人群和陶瓷爱好收藏者;但生活陶艺与它们都有不同,相对日用瓷而言,实用性不如日用瓷,但相对艺术语言比较,它比日用瓷丰富的多;而与传统陶艺比较,生活陶艺没有传统陶艺那么精致,艺术语言也没那么丰富,但他更注重装饰效果,有更多的使用价值,并且价格较实惠,更适合现代家庭装饰的需求和使用。因此日用瓷和生活陶艺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已能随处可见,如我们生活餐桌上的餐具,茶桌上的茶具,喝咖啡时的咖啡具,室内摆设的陶瓷花插,墙上挂的陶瓷装饰画……
开展陶艺教育,是素质教育非常有效的一种载体。它包含了文化、历史、艺术等多学科的内容。但目前在我市的学校教育中,陶艺教育还只是刚起步不久的课程,许多学校和老师对陶艺教育的作用还没有足够的认识,加上许多教师教育观念比较陈旧,以为陶艺教育就是教给学生一些陶艺的制作方法,忽视了学生的审美感受和个性发展,忽视了陶艺课程的综合教育功能。因此,开展陶艺教育在培养学生多方面素质中的作用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校开展陶艺教育,就是为了让孩子走进自然,感受生命的意义、泥土的芳香,体验创造的成功感、表达自我情感的一种全新的教育内容;就是想尝试通过陶艺活动激发学生对美的敏感性,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兴趣和积极性;将陶艺与其他领域自然地、有机地联系融合在一起,促进学生全面和谐而富有个性地发展。自本课题确定以来,依据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由陶艺领导小组共同协力完成,研究过程进展顺利,目前我们已完成了两年的课题研究工作,积累了大量、充分的结题材料。
我校在陶艺教学环境的创设上,有宽敞明亮的大教室、便捷的网络资源检索及多媒体投影,现代人文气息的作品展室,陈列着学生亲手制作的陶艺作品,配以舒适幽雅的背景音乐,这些充分体现了课改的教育理念。同时,在教学方法及思想上主要体现为,陶艺欣赏(与学生一起认识和了解中国璀灿的陶瓷文化,向学生介绍国外的陶瓷文化)→由简易到稍微复杂形体的陶艺制做过渡练习(陶艺基本成型方法认知,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展开讨论,以确立自己想表现的形象)→综合成型方法(让学生能够融会贯通和触类旁通)→命题创作(立体造型和平面造型)(让学生能够在特定的主题下以自己的思维模式来加以表现)→自由创作(立体造型和平面造型)(陶艺课上学生们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不受约束,可以个人表现也可团体合作,为学生创设自主的情景模式)。陶艺教育,具有整体性,它体现个人、社会、自然的内在整合,体现科学、艺术、道德的内在整合,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创新教育、与师生互动协作进取的动手能力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突进和方式。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制作陶艺作品,动手协作交流感受和心得体会,在玩中学,学中玩,不但培养了动手动脑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体会到了快乐,满足了内心的需求,这无疑体现了现代教育思想。
陶艺是一门需要耐心、需要细心、需要认真用心体会的课程。通过陶艺活动,可以培养其耐心和细心,逐步形成坚忍不拔,坚持到底的行为习惯,并最终化为良好的品质。
经过一年多的研究,我们深切的感到:开展本课题的研究,无论是对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还是学生,可用收益匪浅四个字来形容。从陶艺的基本技能训练(捏塑成形、泥粒成形、泥条盘筑成形、泥板成形),到自我设计、制作,指导老师和学生都掌握了一定的陶艺民族特色技能。
(1)课题研究加快了教师专业化成长。在参与研究的过程中,教师通过理论学习,个案记录、分析,研究课等,逐步将正确的学生观、教育观转化为教育行为。同时,也提高了教师对学生行为的领悟能力和对自身行为的反省能力,使我校教师的专业素质上了一个新台阶。
(2)通过课题研究,积极的师生关系正在形成之中。区域活动中,教师在与学生的交流或互动的过程中,努力做到关爱学生,与学生平等交谈,参与学生的活动,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积极回应学生的行为等等。
(3)课题研究最大的受益者是学生,良好的活动环境、师生关系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宽松、自由、平等与尊重,他们活泼、大胆、敢想、敢于探索,尽情地表现自我,尽情地想象创造,思维明显活跃了,创新的火花时时喷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