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度下学期第16周升旗仪式
今天是2016年6月6日,武汉光谷为明实验学校全体师生在操场举行第16周《中国传统节日》主题升旗仪式。
担任本周升旗仪式的是优质一(3)班,护旗手是杨文奕、李子勋、俞振轩、何羽芊同学。升旗手的是唐鑫澜、余思源同学。
一(3)班又名向日葵班,10位活泼可爱的小帅哥,15位聪明伶俐的小美女组成了其乐融融的大家庭,他们像太阳一样朝气蓬勃, 像鲜花一样灿烂无比。
升旗过后,首先由优质一(3)班班主任罗璇老师作国旗下发言,她发言的题目是:《关注传统节日,传承端午文化》。传统节日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和文化遗产,是民族的精神家园。罗璇老师在端午节到来之际,倡导同学们应该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节日,不要冷落了中国自己的传统节日,让大家一起关注传统节日,共同传承端午文化。
接着由优质一(3)班的全体同学带来精彩的国旗下讲话。他们向大家介绍了端午节的由来及习俗,并且共同演绎了一首好听的儿童歌曲《端午节》,带着同学们提前感受到了端午节的氛围。
由值周教师刘旸老师对上周德育常规进行小结,由二三年级组组长刘亚琼老师为获得为明之星的班级颁奖。一年级组:一1 、一2、一3、国一2;二三年级组:国二1、三1、三2;四至七年级:六1、七1。
最后在庄严的宣誓声中结束了本周的升旗仪式。
附1: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内容是:关注传统节日,传承端午文化。
传统节日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和文化遗产,是民族的精神家园。春节、端午、中秋节已经成为民族文化的象征,彰显着全民族的文化认同感和凝聚力,中华民族分布如此广泛,却能保持强烈的民族认同感,相当程度上得益于节日民俗的存在。因此,在端午节到来之际,我们更应该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节日。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节奏的加快,外来文化的大举入侵,中国人却不再向从前那样眷顾流传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面对这种现状,我们不得不感到担心,我们中华民族的许多优秀文化传统确实在慢慢的淡出我们的记忆了。
无庸讳言,这些年来,我国的传统节日,似乎总离不开吃。端午节吃粽子,清明节吃青团,元宵节吃汤圆,中秋节吃月饼,春节更不在话下——大鱼大肉让你吃到不想吃。
但,国家正在努力。现在,国家每年都会在传统节日的时候放假,目的是为了让我们一起感受传统的魅力,在秭归,政府每年组织龙舟大赛,让人们身体力行投入到纪念屈原的活动中去,在民间,人们会插艾蒿,包粽子,吃鸭蛋,喝雄黄酒来纪念屈原,我们都坚信用这种最古老的方式一定可以倾听千年前的喟叹。其实我们也可以做很多,比如向家中的长辈学习包粽子,在社区开展端午文化宣传等等。
悠悠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就像一条历史的长河,我们不能让它断流;祖祖辈辈沿袭下来的优良传统,应在我们的手中发扬光大。
同学们,在这端午佳节来临之际,让我们在内心最深处发誓:不要冷落了中国自己的传统节日,让我们一起关注传统节日,共同传承端午文化吧
附2: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端午节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14多年历史。端午节是我国民间三大饮食节之一。在端午节这天,人们以吃粽子表示敬祝。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让我们班的同学们给大家介绍介绍:
端午节是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被奸人谗言陷害并革去官职,屈原不忍看到自己的祖国被侵略,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罗江,死后为蛟龙所困,世人为他感到悲哀,每到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蛟龙。端午节包粽子的习俗由此而来。
端午节的有什么样的礼俗、食俗呢?大家都知道的就是——吃粽子。“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是旧时流行甚广的一首描写过端午节的民谣。各地人民过端午节的习俗大同小异,而端午节吃粽子,古往今来,中国各地都一样。端午节不仅要吃粽子, 我们还喜欢挂艾草,挂香包。在端午节时每家门口都要挂可驱邪的艾草,来源亦久。艾草为重要的药用植物,又可驱虫。
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着丰厚的文化内涵,留存着华夏民族独特的文化记忆。每过一次传统节日,就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一次加强和洗礼。让我们怀着敬爱之心和珍爱之情来看待中华的每一个传统佳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