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发展课堂 见证成长历程
——“千课万人”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 “发展课堂”观摩学习
“语文教学从传统的字词句篇、听说读写的‘双基’论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论,现在又发展到了更着力于重在体现‘核心素养’论。依据党中央提出的‘十三五’规划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新发展理念,小学语文也将由‘课改’到‘改课’带来的课堂教学新常态深化为‘立德树人’的‘新发展课堂’……”我校派出的晏老师参加完此次“千课万人”会议后迫不及待在语文组内进行分享。
|
据悉,本次千课万人组委会于2016年11月3—6日隆重举办了“千课万人”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 “发展课堂”研讨观摩会,诚邀了杨澜、于丹、梁晓声等78位专家,30节优课、15场报告、“三人行”评点,对语文老师来说简直是“饕餮大餐”!
据了解,本次大会把《杨澜访谈》搬上了千课万人的“发展课堂”上。杨澜女士知性优雅的身影,亲切温暖的问候,引起会场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她的报告《艺术教育,爱的启蒙》,关注人情、人心、人生,聚焦育美、育爱、育未来,特别强调了如何培养学生的发展和创新能力以及核心素养。其阳光教育的视频更是直击人心,触发了与会老师对教育的深刻反思。也许只有用爱浇灌,孩子们的心中才会拥有一方绿洲。
报告之后的教育访谈中,窦桂梅校长的“让儿童站在学校正中央”的主张,王崧舟先生讨教的关于如何积极影响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的话题,周一贯先生对“杨澜的日子观”的交谈,现场说得十分热闹,紧扣着教育的话题,而且都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孩子!
于丹教授深情地讲述了她心中的语文教师和她心中的中国语文,她的生命成长就是被一个个语文老师提携和成全的,并指出,中国的语文不仅仅是承载内容的一个载体,语文老师所要做的是保护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天性,让孩子们品味汉字的博大精深,在中国语文的语感中找到乡土之美,传承民族精神。
刘发建老师执教《母亲》一课时,专家席上出现了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当代著名作家梁晓声先生,也是《母亲》的作者。听着课,想必先生心里也是思绪万千吧。他还是那么儒雅、睿智、慈悲,在他看来,人生中要坚守的是那些剥去偏见的根本的爱、温柔和怜悯,先生两鬓斑白,但是他的言语却直抵人心。
窦桂梅老师一如既往的雍容典雅、古朴端庄、落落大方,她执教的《阿长与<山海经>》,删繁就简抓重点,紧扣文本对话,角色体验深入人心,课文理解自然生成;薛法根老师的《诚实与信任》课堂,从学习字词入手,以新颖的方式、活跃的气氛,让孩子们爱学、乐学;虞大明老师用朴实的语言,循循善诱,教会孩子们如何读神话《女娲补天》,让学生天马行空,又让学生感受引领的真诚、训练的慎密、帮助的细心;蒋军晶老师很风趣,他的课堂充满了活力,会场里笑声阵阵,《草莓》一课还引入了社会新闻,新颖别致;张祖庆老师的《遇见<神奇飞书>》将图画文字影像资料巧妙的进行结合,通过影视片段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戴建荣老师执教《彩色的非洲》一课,以“阅读方法”为主线,指导学生阅读,将“读”落实的特别扎实,举手投足间渗透着对学生的亲切关怀;何捷老师执教的《唯一的听众》干净、大气,入境、入情、入心,他抓一点牵全文,创设的语境开阔了学生和听课者的思路,课堂上学生的思考不止,精彩片段频出;李祖文老师的《我们要上学吗?》带领学生进行了一场大容量的阅读之旅,看似安静地课堂,却是在培养写生的思考力。
朱文君设计的《从小古文抵达经典》鲜活的,充满生命力的,对关键的字,词,句,朗读进行教学,立足经典,超越经典;孙双金老师的《找春天》课堂上气氛轻松活泼,行云流水,水到渠成,从读、思、写三方面入手,突显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王崧舟教授在《爸爸的花儿落了》一课中娓娓道来,用情至深,充分表现了“哀而不伤,含而不露”的表达特点;赵志祥老师幽默风趣,妙语连珠,在《三笑》一课中指导朗读绘声绘色,一举一动,一言一语中就将孩子们带到了古代;朱煜老师的《长城》和《颐和园》,将两篇文章放在一起对比阅读,思巧妙地抓住语言文字的感情色彩从入手;王崧舟教授的讲座《在形式中读出意味》,认为文学的内容与形式是不可分割的,应该教诗如诗,读文如文,从思考文体形式出发,构画教学设计,把握形式,不失内容;
难忘这一回回的心灵碰撞,难忘这一课课的内心积淀。风萧萧兮易水寒,武汉光谷为明实验学校坚持走在教育前沿,不断获取教育智慧,不断实践教学,形成自我特色,为为明学子种下一颗又一颗美好的姓“语”名“文”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