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低年段的古诗教学
前一阵子,我执教了古诗《登鹳雀楼》,感触颇深,台下听课的老师给我提了很多的宝贵的意见,本来上公开课之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包括资料的搜集﹑音乐的准备﹑教材的把握﹑内容的设计﹑学生的预设等)本以为胜券在握,抱着能上一节完整课的心态,但上完课之后,也出现了不少问题,总结如下:
1 抓关键字词理解诗意
如《登鹳雀楼》中“尽”是消失的意思,“白日”就是太阳的意思,那么学生就不会理解为太阳从东方升起来了。
2 结合图片来理解抽象的事物
如《登鹳雀楼》中“黄河”可让学生欣赏黄河的图片,听听黄河怒吼的声音,就能领略到黄河的汹涌澎湃,气势磅礴了。
3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前两部做到位了太阳是慢慢落下去的,读的时候语速就要慢一些,黄河气势宏伟那就要齐读读出这种气势来。
4 锻炼口头表达能力
如此诗中最后两行,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谈对此诗的理解,如你在爬山的过程中,登上册顶果你会看到什么景象?再如你家住在几楼?站在阳台上,你又会看到什么?……多给学生创设这样的情景,学生的思维就打开了,觉得有话可说了,自然就能明白“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
针对以上不足,我结合《新课标》对古诗教学做了如下改革:
1 课前资料的搜集
如《登鹳雀楼》中就要了解鹳雀楼的由来,《画》这首诗为什么没有注明作者呢?《梅花》就必须了解梅花通常在冬春季节开放,与兰花、竹子、菊花一起列为四君子,也与松树、竹子一起被称为岁寒三友。中华文化有谓“春兰,夏荷,秋菊,冬梅”,梅花凭着耐寒的特性,成为代表冬季的花。梅花是中华民族与中国的精神象征,象征坚韧不拔,不屈不挠,奋勇当先,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另外还有作者的简介,这样不仅拓宽了知识面,而且对接下来的学习古诗起到了铺垫作用。学生遇到这样类似的古诗就会产生质疑,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 着眼诗题的理解
学生借助对理解诗题来把握整首诗的大致内容,如《登鹳雀楼》是诗人站在鹳雀楼上看到和想到的景象,继而让学生找出哪两行分别是看到和想到的景象就轻而易举了。
3 图片欣赏
图片能起到生动、形象、高效、直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效果,能实现传统学实现不了的情境、动画、实验等。情境是富有形象感,充满感情色彩的场景或氛围,在情境的催化下,想象被激活,枯燥的文字转化成丰富的形象,丰富的形象又生发出更为多彩的画面,使静态的阅读注入了动态的生成,使隐含的诗歌意境逐渐显现,逐渐展示出它的美丽与动人。在古诗教学中,巧妙地给学生提供一些学习古诗的刺激物,几张图片……都是催生学生情感的因素,可以把学生带到一种真切、生动的学习情境中,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使之在学习中受到熏陶、感染,使得学生对古诗学习兴味更浓,理解更深,提高学习古诗的效率。如《梅花》一诗教学中通过图片对梅花的欣赏,领略梅花的气味芬芳﹑清雅脱俗,令人肃然起敬。又如《一去二三里》中出示课文插图,让学生学会观察的顺序,展开丰富的想象,图上画的是谁?他们在干什么?引导学生说一句完整的话,指出说出的话是哪一行诗的意思?这样避免了一味地翻译古诗的诗意,又加深了对古诗的理解。
4 指导朗读
朗读是一种有声的语言艺术,它在教学中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首先要明确,要朗读好一首古诗,最起码要发音得准确,不念错,不任意添字,丢字,每个字的发音要清楚、响亮,读得流畅。与此同时,也要提醒学生朗读要用接近于生活中自然谈话的语言,就是不要拿腔拿调,既不要唱读,古诗还要诗出古诗的韵味。在朗读教学中,教师的范读十分重要,它不仅可以给学生,提供模仿的样板,而且可以给学生启发,使他们从中领会准确表达古诗的语言表达方式。当然,教师的读并不是让学生简单的机械模仿,而是给学生一个对比的对象,使他们更直观感受古诗的意境。另外还要有多种形式的朗读,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又加深了对内容的理解和语言的感受。
还要注重学生的评价,引导学生用欣赏的眼光去评价别人,及时抓住别人的闪光点进行评价。学生朗读完后,教师要及时发现他们的不足,适当点拔,热情、亲切地多说些支持、鼓励学生的话,如:“读得不错,继续努力”、“你真了不起”、“哇,你读得太棒了!”等等。只有这样才能有利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到最高点。并提出更高的要求,引导他们逐渐实践中掌握朗读的规律,学会朗读的基本方法。要让学生了解,朗读的好坏不是单纯的语言技巧问题,而是要在深入分析理解古诗的意境上多下功夫,同时经过自己刻苦的反复实践,才能真正掌握好。
5 演唱古诗
低段的古诗教学,还是少不了要富有童趣,课文教学中节课至少要有十分钟的书写,那古诗教学能否有个“唱”的环节,那就是演唱古诗,让学生在一首美妙的歌声中结束本堂课的学习,一节课给五分钟让学生放松心情,相信这首古诗已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了,何乐而不为呢?
总之,教师要利用多种手段,紧扣语文课标的精神,使古诗的课堂生动起来,在古诗教学的道路上,我也不断求索着,结合低年段孩子的心理,让学生尽情领略这块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