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核心素养,孕育家国情怀
东西南北,千山万水,千课万人欢聚一堂。
一路风尘,一路奔波,一路同行欢歌笑语。
披星戴月,起早贪黑,付出努力就有收获。
一心向学,超越自我,名师引领激情飞扬。
千课万人,饕餮盛宴,百家讲坛小语春晚。
千课荟萃,万人共享,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西子湖畔,心潮涌动,流连忘返回味无穷!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教育一事,影响着国之未来。而今,中国的经济转型正在从创“奇迹”转入到“新常态”时代,世界正在重新定义中国经济;培养当前学生的“核心素养”,也正是目前课改的着力点。为深入探究当前的“新常态课堂”,“千课万人”组委会于2015年11月12-15日在钱塘江畔的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隆重举办了“千课万人”全国小学语文“新常态课堂”研讨观摩会,来自新疆、内蒙、甘肃、黑龙江等26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老师们参与了本次观摩会,聆听了一场由名师课堂、专家讲学荟萃而成的文化盛宴。
“新常态课堂”,新在改课指向、课堂模式、教学内容、教材选择、教学方式以及课程开发,来自马来西亚、台湾、内蒙古、北京等各地的教学教育专家为与会老师们深度解读了“课改”为“改课”所带来的“新常态”:一堂堂生动的课堂,一场场前卫的报告,还有精彩的辩课、独到的评点,都掀起了会场内的一阵阵高潮。
短短四天的学习,让我们与大师有了近距离的接触。走进名师,让我们的心灵震撼着,感动着……每一位名师特色各异,或儒雅、或风趣、或睿智、或沉稳,给了我们不同的启示和引导,让我们从中受益良多。
张祖庆老师的课充分体现了互联网下的时代特点,体现了对核心素养的关注。本课中,张老师借鉴《头脑特工队》电影片段,引导学生捕捉生活中真实的情绪波动,尝试借助身体的细微变化来描写情绪,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情绪波澜。
“夫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己也。”王崧舟老师依靠自己发声,让我们领略新常态课之风采:由浅入深的朗读,由表及里的解读,由此及彼的悟读;“排比呀,排比”,朴素的语言焕发着生命的活力,常态课堂的鲜活感动着全场。
虞大明老师的《猫与战争》,凭借电子阅读,根据逐步展示的阅读内容,提升学生“快速获取信息,大略概览内容的能力。在阅读内容中设置留白,并通过“尝试性补白”、“验证比较”的策略,激活阅读期待,发展思辨能力。虽然在阅读课上语言的朗读积累、理解感悟还不够,但大师的课确实很有新意,敢于挑战常规,而又出奇为“新常规”。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听张立军老师的课,好像在听一堂扎实高效,真正的新常态语文课堂。王玲湘副校长的家国情怀,贯中西,穿古今,着眼于当下,带着我们一起关注,同思考,同呼吸,息息相关,声声入耳。窦桂梅老师站在台上,有一种巾帼不让须眉的阵势!以前听窦老师的课,细腻传情,润物细无声,而今天的讲座大气磅礴!让我们宏观地了解了窦桂梅老师心中的大语文,清华附小的大语文!
张学伟老师的《螳螂捕蝉》有效地运用文章的结构,小故事,大故事,多次与孩子在一起推测、推理、补白,注重实践与体验,小故事悟出大道理。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肖绍国老师的课是诗情和画意并存,他善于引导孩子打开文字与画面的通道,通过文字的肌理去发现背后的一幅幅画面。读诗热身,读诗感悟,写诗实践,蒋军晶老师引领学生在读的王国中品味,创作,感受学诗、写诗的快乐。
周益民老师用他磁性的嗓音为我们带来了“意料之外”和“情理之中”的故事。通过让故事、童话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承载不同的任务,引导学生去想像,从而让他们插上想像的翅膀。周老师在教学时,让孩子们通过一篇童话发现规律,再用一篇童话验证规律,又用一篇来运用规律,直到最后让孩子们自己去创作。可以说周老师在一层层的教学中让孩子们不自觉的进行了学习,训练了思维,并将所学的进行了运用,实在令人钦佩。
大陆的名师何捷和来自台湾的葛绮霞老师、马来西亚的黄先炳老师同课异构,三人执教的三节《最后一头战象》以及最后的辩课环节,为所有听课的老师们带来了一次饕餮盛宴。何捷老师这堂课,紧紧抓住动物小说这种文体特点,从情感的把握入手,从学习如何鉴赏的角度,带着孩子们开启了一场寻情之旅,鉴赏之旅,感受之旅。整节课,何老师利用自己精心而又巧妙的引导,悄悄地将文本这颗山核桃砸开了一条缝隙却戛然止住,没有代替学生去过度的思考和深挖,只是给了学生一种开核桃的方法,只是给了学生一个巧妙的示范,让学生有了领悟:哦,原来读动物小说可以这么读。让学生有了无限的期待:那缝隙的里面有什么呢?我怎样才能将这缝隙扩大一些呢?
葛琦霞老师的课,如从海峡那头吹过来一阵清风,让人耳目一新。轻松有趣的“定位法”暖场消除了海峡间的距离,为孩子们轻松自由地表达创设了条件;简洁明快的开课,让孩子们认识了动物小说,辨识了动物小说与童话的区别,但更重要的是指向了学会表达——力求准确的动物描写。任务驱动,利用学习单开展自主合作学习的学习形式更关注了孩子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不一样的建构,不一样的形式与策略,但有着同一个目的——提升孩子的语文核心素养,正如一缕清风拂过,让我们领略了语文课堂的另一种风姿,留给我们无限的回味。
黄先炳老师来自遥远的马来西亚,出于对母语的崇尚与热爱,他来到了“千课万人”的讲台,带着孩子们来了一次溯溪而上直至源头的揭“秘”之旅。开课“一问”就注定这是一次充满“探险”的旅程:你相信这个故事是真实的吗?先引发思考,进而引发探究:你怀疑哪些内容不是真实的呢?这个问题的探究把孩子们关注点引向文章的表达特点,引向了重要的故事情节。之后黄老师为大家还原了创作过程并要学生结合作者的写作思路想象嘎羧是怎么想的,将读写融通,促进了表达。
从北京到上海,从江苏到浙江,从深圳到绍兴,从吉林到山东,来自全国各地的名师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谦虚、认真,务实,是前辈们对语文教学孜孜不倦地求索才带给我们种种感悟。只有让自己的眼不停地看,自己的笔不停地记,自己的脑不停地思,自己的心不停地悟……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课堂教学必然会出现诸多的新常态,而名师无疑是新常态课堂的探索者、创造者和促进者。聚焦核心素养,孕育家国情怀;培养关键能力,塑造必备品格;拥有未来意识,建构创客空间。直面课堂“新常态”,是每位老师在课改道路上乃至我国教育新时代所应肩负起的重责。
天南地北,五湖四海,齐聚树人,共谋大计。在这略感初冬的日子,“千课万人”全国小学语文“新常态课堂”研讨观摩会圆满落幕,老师们纷纷走出树人礼堂,身边虽是秋风萧瑟,草木渐败,但是那颗在会场中沸腾的心将如星星之火一般,给予自己温暖和希望。那会场后的欢声笑语,像一首歌流进每一位同行老师的心,用它来谱写出教育的生命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