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常见疾病小百科——龋齿
“龋齿”,俗称“虫牙”、“蛀牙”,是人类发病率极高的疾病。我国2005年第三次口腔健康流调显示:每一百个5岁儿童中就有超过66人嘴里有龋齿,35~44岁中年人群中,这一比例上升到88.1%,而65~74岁老年人的患龋率则高达98.4%。世界卫生组织已将龋齿与肿瘤、心血管疾病并列为人类三大重点防治疾病。和后两种疾病一样,龋齿也具有预防效果好、早期治疗痛苦小、损伤小、花钱少的特点。
发病原因
龋病是含糖食物(特别是蔗糖)进入口腔后,在牙菌斑内经致龋菌的作用,发酵产酸,这些酸(主要是乳酸)从压面结构薄弱的地方侵入,溶解破坏牙的无机物而产生的。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具备以下重要条件:
①致龋菌;
②细菌进行代谢活动和形成牙菌斑的物质基础——糖类;
③细菌在牙面代谢和致病的生态环境——牙菌斑,牙菌斑使细菌发酵糖产生的酸能在牙面达到一定的浓度(在临界pH以下);
④易感的牙。
临床表现
好发部位
一、乳磨牙和第一恒磨牙是窝沟龋的好发牙位。
二、好发牙面依次为:咬合面、邻面、牙颈部根面、唇/颊面。
三、龋齿的发生与年龄有关。3岁以前的幼儿,多在前牙的邻面患龋;3—5岁则多见乳磨牙的窝沟龋;8岁左右,乳磨牙的邻面龋开始增多。青少年多发恒牙窝沟龋和上前牙的邻面龋,而中老年人则多见根面龋。
龋齿预防
首先,对宿主人体,在牙齿的发育期,要增加儿童的营养,保证供给婴幼儿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A、B、C、D和含无机物如钙、铁、磷等的食物,以利于婴幼儿牙齿的正常发育。
其次,针对细菌和食物
1.孕期保健 孕妇要饮用含有一定量氟化物(如氟化钠)的水,其浓度为0.7-1.2毫升/升或多吃蔬菜、水果、喝茶、牛奶等含有一定量氟化物的食物和饮料,对小儿将来的牙齿发育和减少龋齿发生的机会,都有明显的好处。
2.婴幼儿早期口腔卫生保健 避免婴幼儿的奶瓶综合症,这种口腔病会导致乳牙广泛受到腐蚀,以3-4岁小儿最为典型。防止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不让婴幼儿含着装有奶汁或果汁的奶瓶睡觉。母亲给婴儿喂奶时,一旦发现婴儿已睡着了,就要及时把乳头脱出。 父母应为乳婴儿刷牙。在婴儿乳牙萌出前,父母可用一块约5厘米正方形的纱布蘸淡盐水,轻轻擦试婴儿的牙龈上的菌斑去除。从3周岁开始,父母应指导他们逐渐养成自己处理口腔卫生的习惯。
我们应提倡在饭前或喝水时吃糖果。这样比把糖果作为两顿饭之间的零食好得多。 两顿饭之间的加餐最好是鲜水果、蔬菜、牛奶、果汁、饼干或胡桃、栗子以及爆米花等食物。 小孩每天吃粮果的次数应控制在1-2次,并应同时控制其数量,否则小孩在口中含糖时间过长,既限制了唾液中化学物质对细菌产酸的中和作用,又会助长口腔中细菌的繁殖。 容易造成口臭和形成龋齿。 茶水有护齿的功效,特别是对儿童,可以把茶水作用预防龋齿的药剂使用。经牙科医生化验表明,一口茶水中所含的氟,比一口一般水中的含氟量要多三倍。